年少時讀過這么一句話: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當(dāng)時不知所云,只是囫圇吞棗記下而已。長大后方知這是古人對我們的教導(dǎo):旅游的重要性堪比讀書。旅游和讀書都是增長見識、開拓眼界的重要方式。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像徐霞客、李白、玄奘、蘇軾等這些古人是怎樣旅行的呢?他們的旅行,又與我們現(xiàn)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樣?現(xiàn)在就來告訴大家古人是怎樣旅行的吧!
行前準(zhǔn)備:卜一卦,擇吉日吉時
出行前問卜可以追溯到殷代,直到晉代,這也是人們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。到了明代,一批專門為出行準(zhǔn)備的問卜書籍開始大行其道,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閱查詢即可。
旅游攻略:旅行手冊大受歡迎,古代驢友執(zhí)攻略走遍天下
“描摹各地名勝風(fēng)景”的游記類作品興起于魏晉南北朝,自唐代起,記錄“旅游路線”的作品也開始興起,為了介紹得更詳盡,旅行書還出現(xiàn)了配圖版。它們除了介紹行路路線,還搜羅了一路途經(jīng)的名勝古跡,并細心地給出投宿建議、食宿交通的收費標(biāo)準(zhǔn),以及注意的事項。
行李清單:行李寧多勿缺,夜壺也是必備品
古代的客棧沒有專門的廁所,所以夜壺馬桶是旅行必備。他們隨身的行李,不僅有生活用品、床上用品、還有蠟燭、茶葉、棋子、折疊棋盤和中藥等。
資深驢友沈括“行李示范”:除以上物品,還有筆墨紙硯、酒器、茶盞、斧子、鋤頭、刀子、油筒、虎子(即尿壺)。
住宿:住宿條件良莠不齊,民宿大行其道
說到旅行中的住,解決方案真是五花八門。官家住驛站,商旅住客棧,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時候,民宿和寺廟、道觀都是不錯的選擇,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時常在所難免。正因為住宿條件良莠不齊,所以被褥、枕頭、蠟燭、洗漱用具通常都會被收納在行李中。
交通:走水路舍近求遠,馬或馬車不是誰都坐得起
古人只要能走水路,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。為什么呢?坐車顛簸、翻山越嶺危險,水路要愜意多了。到了隋唐時代,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,明代時,租船服務(wù)也普遍起來。不過水路也因為天氣、水流方向的變化,會影響出行,這時上陸地即可。
古會玩:下棋作畫寫詩,古人游浪漫風(fēng)雅
自唐朝起,伴隨著旅行活動的頻繁,人們對旅行質(zhì)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。不僅要游,還要游得雅,游得巧。古琴、圍棋、紙墨筆硯,甚至還有歌姬,都成了隨身攜帶的游具,與景致相互應(yīng)和,增加旅行的樂趣。
酒菜伺候:酒肆食店雖興起,食物炊具有備無患
民以食為天,旅行更是如此。唐代起,酒肆食店遂漸普及,為旅人出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。但即使飲食業(yè)再發(fā)達,古人出門旅行還是習(xí)慣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。徐霞客包中裝有胡餅、筍脯、茶葉等食物和酒水,以及烹飪美食所需的炊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