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也納,被譽為“音樂之都”、“建筑之都”、“文化之都”,又因為環境優美被稱為“多瑙河的女神”,這樣的地方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。在藍色多瑙河畔,一邊欣賞城市美景,一邊聆聽經典旋律,與多瑙河女神進行一次心靈對話,實為一種享受。下面帶大家暢游
音樂之都維也納,欣賞它的美麗與奢華。
美泉宮
美泉宮得名于一眼泉水,這里原是一片開闊的綠地。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,飲一泉水,心神清爽,便稱此泉為美麗泉。1743年,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,這里便出現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。面積2.6萬平方米,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,是歐洲第二大宮殿。與霍夫堡宮并稱為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室的冬、夏宮。
宮內有1400個房間,從中央大廳進去。有44間是洛可可式建筑,優雅別致。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筑,如嵌鑲紫檀、黑檀、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涂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。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一協調,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。
霍夫堡宮
霍夫堡宮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,13世紀時它是一座城堡,后來隨著哈布斯堡家族權力的擴張和統治地域的擴大,這座城堡被擴建成為了豪華的皇宮。皇宮依地勢而建,分上宅、下宅兩部分。上下兩宅各有一個花園,上宅是帝王辦公、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,下宅作為起居接借宿用。全宮有1400間裝飾奇異的房間,鑲嵌在一個四字形龐大的建筑群里。其中44間廳室裝飾尤為富麗堂皇。富苑內的珍寶館存放著歷代帝王的華麗服飾,傳神的畫像,光彩的珠寶。
圣斯特凡大教堂
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環城景觀帶上的著名建筑,享譽全球,也是維也納的象征。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,故又有“維也納心臟”之稱。圣斯特凡大教堂建于12世紀末,塔尖高達137米,僅次于德國科隆大教堂。整個教堂的建筑風格呈奇特的混合式,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,尖塔是哥特式,而圣壇是巴羅克風格,將這些不同的建筑風格融為一體,是人們歷時四個多世紀并不斷改建、修建的結果,又是維也納人折中調和才能的體現。
教堂還是登高眺望的絕佳地點,登343級臺階到達教堂頂部的小屋,在那可以欣賞到維也納的迤儷風光。另外,大教堂內還有1467至1513年間由尼可拉斯·格哈德·凡·萊登設計建造的國王弗里德里希的紅色大理石墓碑。
城市公園
城市公園位于老城區東部環形大道內側,是維也納最受游客歡迎的公園。公園內有眾多名人塑像,最著名的是“華爾茲之王”約翰·施特勞斯的鍍金塑像,俗稱“小金人”。此外,公園內還有許多其他音樂家的塑像,如古典音樂大師舒伯特、交響樂和宗教音樂作曲家布魯克納、輕歌劇作家雷哈爾和施多爾茨等等。城市公園是維也納紀念碑和雕塑最多的公園。
維也納市政廳
1873年完工的市政廳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,其拱廊、涼廊、陽臺、尖頭窗、繁復的雕刻等無不體現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風格。大廳前面的98米高塔被視為維也納的吉祥物。相傳,當時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過100米,市政廳塔樓的建造計劃遂遭到教會的反對。于是設計者馮.施密特就將塔本身限制在98米,卻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達3.4米的“市政廳鐵人”,顯示了人們向舊勢力的挑戰,教會對此也無可奈何。圣誕節前1個月,這里還是圣誕節市場。另外展覽和商品交易會有時在宴會大廳舉行。
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
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奧地利著名美術館,下轄8座分館。主館舍位于維也納環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瑪麗亞·特蕾西亞廣場,與霍夫堡皇宮相對,由統治歐洲近7個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資興建。在那里除了可以一睹皇室珍藏,還可以領略奧匈帝國盛期的余暉。另有7處分館位于維也納及因斯布魯克。如今,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。這里珍藏著哈布斯堡王朝數百年來收集的歐洲珍品。盧本斯、倫勃朗、丟勒、拉斐爾、提香等著名畫家的作品更使這座藝術博物館的名聲倍增。
音樂之都維也納以其華麗的建筑、公園與廣闊的自行車網絡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軍。因市內古典音樂氣氛濃厚,引來各國音樂家聚集于此,具“世界音樂之都”和“樂都”等美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