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德市南面大約24公里處,有一個佛教文化和秀麗山水完美結(jié)合的旅游勝地——大慈巖。這里以“全國第一天然立佛”和“江南懸空寺”而聞名遐邇,有“浙西小九華”的美譽,是浙江省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優(yōu)秀景點之一。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。
“全國最大的天然立佛”是大慈巖的主要特色。從側(cè)面看,整個大慈巖的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立像。它身高147米,其中頭部高41.3米,寬60米,由奇石、怪洞、草木和諧地組合成大佛的五官,惟妙惟肖,形象十分逼真。經(jīng)旅游專家鑒定,目前,這里已被命名為“全國最大的天然立佛”,被譽為“中華一絕”。大慈巖也因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觀而載入《中國之最》。
“懸”是大慈巖的另一大特色。據(jù)說,元大德(1297——1307)年間,開山祖師莫子淵循夢意從臨安棄家至此,琢石為佛,依崖而建寺廟。廟宇一半嵌入巖腹,一半凌空絕壁,憑欄俯視,令人產(chǎn)生“足底懸崖恐欲崩”之感,被譽為“江南懸空寺”,與山西恒山懸空寺并稱為“中國南北懸空寺”。
在懸空寺的北面,走過一段棧道,就到了“雙面佛”的面前。雙面佛體形龐大,一只腳趾就有一個人的腰身粗,全身鍍金,佛光普照。佛像立在危崖邊,面向游人的一面手執(zhí)佛珠,口唇微張,仿佛在誦讀經(jīng)書;而面向進(jìn)山的那一面則雙手籠袖,慈眉善目,憨態(tài)可掬。在整座大慈巖上,有地藏王殿和清音閣兩座懸空寺,走在棧道之上,憑欄近觀山勢、遠(yuǎn)眺云天,隨處可見的,是人工建筑與天然木石完美結(jié)合的勝景。偶有飛鳥掠過,就給畫面增添了靈性,點綴了心情。
細(xì)心的游客會發(fā)現(xiàn),大慈巖的寺廟與大多數(shù)的寺廟頗有不同。一是天門斜開,與主殿不在同一縱軸線上;二是主殿供奉的不是如來佛,而是只露出半身的地藏王菩薩;三是觀音菩薩不進(jìn)“寺”,她依絕壁站立在露天,尤其是觀音足下的蓮臺缺少一瓣蓮花。除了天門斜開是由地理位置所決定的之外,半身地藏王與露天的觀音背后,是怎樣一個故事呢?
有一個傳說:有一天,如來佛在極樂世界講經(jīng)說法,正講到玄妙之處,忽聽講壇下有人嘰嘰喳喳議論不休,原來是主管萬物生靈的地藏王和慈航普渡的觀音菩薩。如來很不高興,把兩位叫到面前,問他們因何事議論?地藏王和觀音回答說,他們在來西天聽講的途中,路過東南方一座名山,山上靈石巍峨,奇花芬芳,山澗流水連綿不斷,兩人都想到那里去廣施慈悲,普渡眾生,不覺爭論了起來。如來就說:“這等好事無須爭論,你們可以一同前往,哪個先到就由哪個主持,永享香火”。
地藏王和觀音拜別如來,觀音駕云從天上走,而地藏王隱入土中從地下去。他們一個天上,一個地下,拼命往前趕路,都想早到一步占有那塊名山寶地。按說觀音從天上走,應(yīng)該快一步到達(dá)。可是當(dāng)她即將落下祥云之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山腳有戶窮苦人家,母親得了重病,兒子變賣了所有值錢的家當(dāng)也沒能將母親的病治好。此時只好向天祭拜。觀音大發(fā)慈悲,隨腳踢了一片蓮花瓣,落下之處頓時化作一片廣闊的蓮地,兒子便用蓮花熬湯讓母親服下,母親的病果然康復(fù)了。此時,地藏王正從地下鉆出頭來,震動了整座山,可還未露出全身,觀音也急匆匆趕到,地藏立即擺正上身,算是比觀音先到一步了。所以在大慈巖,地藏王就以半身而坐正殿,而觀音像卻座落在正殿外的懸崖上,并且人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她的蓮花寶座上缺少了一片蓮瓣。大慈巖也正因為這兩位大慈大悲的菩薩而得名,并從此聞名天下,顯靈一方。